中國網/中國扶貧在線訊(唐敏 易青海) 近年來,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積極按照中央與省市要求,結合縣情、鄉情、村情,以“規劃引領、基礎先行、產業支撐、機制助力、紅塔保障”工作思路為引領,作出“四年脫貧、一年鞏固、一年提升”總體部署,舉全縣之力推進精準識別、精準規劃、精準幫扶、精準管理,全縣上下初步形成“大扶貧”工作格局,2015年共投入各類資金2.7億元,實現5813戶18602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6%降至5.5%。
岳池縣白廟鎮瞿家店村新貌
政府擔責與社會幫扶結合 “空殼村”成全縣文明致富樣板村
近日,在四川省廣安市岳池縣白廟鎮瞿家店村貧困戶新村聚集點看到,一排排新村錯落有致,新村中間的攔截河筑堰已經建設成魚塘,在魚塘的指示牌上寫著村集體魚塘,魚塘的另一邊,化糞池、完全飲水工程全部竣工使用,儼然一片山水小鎮。
據該村村支部書記廖中友介紹,該村由于地處偏僻、地形復雜、信息閉塞、交通不暢、耕作傳統等原因致貧,2013年底,該村僅有泥坯路6.8公里,勞動力低下,村民年平均收入不足2000元,是集體經濟“空殼村”、媳婦長年“消失村”、手機信號“盲區村”。近兩年來,該村在省人大,九三學社省委,省社會主義科學院,岳池縣委的大力支持和關懷下,該村基礎設施建設,整村推進初具規模。目前,由億聯置業有限公司捐建的“1+6”活動中心涵蓋村兩委活動室、衛生室、文化室等功能室,已完成主體建設,正在進行室內裝修,預計8月底前可全面投入使用。實施了潔凈水工程,修建了微動力處理系統,提升安全飲水、安全用電保障能力,新增擴容變壓器1臺、小型集中供水站1個,自來水入戶達到79戶。
據該鎮副鎮長、該村第一書記謝靜遠介紹,他們一直在發展集體經濟的問題上下功夫,如何擺脫集體經濟“空殼村”的帽子,駐村工作組及村兩委反復研究、外出考察,認真算好市場賬、資金賬、增收賬,聯系藤椒種植業主、特驅種雞場,確定了藤椒入股、土雞寄養、攔河養魚等發展項目,通過九三學社四川省委、縣審計局、億聯建材等幫扶單位及企業籌措集體經濟啟動資金,現已實現藤椒基地入股分紅、管理服務、魚塘收入2.5萬元,年底集體經濟將達到5萬元。
目前,四川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捐助20萬元,幫助該縣白馬廟鎮瞿家店村貧困戶危房改造。九三學社為該縣白馬廟鎮瞿家店村協調58萬元幫扶資金,并下派2名駐村干部進行扶貧攻堅。截止目前,由岳池縣英俊生態種植專業合作社建設打造的瞿家店藤椒種植基地已經開始建設,2015年10月完成了一期工程300畝的種植,2016年5月完成了二期工程500畝的種植。他們通過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方式入股實現了集體通過保底分紅、收取管理費產生了收益;群眾通過土地分紅、務工收入實現了增收;業主有了土地、有了資金、有了周邊的廉價勞動力,實現了三方共贏。
新村聚點
“要想富先修路 如何富找對路”基礎設施與產業扶貧齊發力
近日,在該縣石埡鎮新龍廟村看到,一條條通村水泥路已經建成通車,由豐發農業流轉的450畝耕地上已經建成了食用菌基地。據該村第一書記楊倩介紹,該村是2016年縣定“摘帽”貧困村,2015年以前該村只有1戶有規模種養殖大戶,其余農戶靠傳統種養殖業和外出務工來維持生活。村上基本上無任何集體經濟收入。全村共有山坪塘2口,其中一口不能蓄水,村上全是土胚路,特別是下雨天村民出行很不便,因此被當地群眾戲稱為“石埡小西藏”。
目前,通過該縣縣政府主席謝幫勇的聯系幫扶,該縣政法委、該縣石埡鎮,該縣石埡鎮衛生院等單位的結親結對幫扶,第一書記楊倩的駐村幫扶,該村現建成泥結碎石路3.09公里,今年計劃修建水泥路3公里,現已開工建設。今年4月引進豐發農業有限公司,流轉4個社540畝,主要是上半年種植水稻,下半年種植食用菌,集體經濟一年純收入土地服務管理費用12000元。村衛生室,文化室和文化廣場正在新建,預計9月底完工。目前,該縣全面實施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扶貧,鄉村旅游扶貧、新農村建設等17個專項年度工作方案,現已建成通車水泥路397公里,新建標準化衛生室149個,文化室148個,新建集中供水工程94處,解決4.5萬人飲水難問題。通過培育龍頭企業、家庭農場,組建專業合作社組織,實施“業主+農戶+合作社”模式,745個村將實現集體收入達標,221個貧困村將實現全面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