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扶貧分為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廣義指國家科技等有關部門為促進貧困地區科技進步,幫助貧困地區勞動者提高科技文化素質,所采取的一系列傾斜政策、項目支持和扶持措施。
科技扶貧是針對貧困地區生產技術落后和技術人才極度缺乏的實際狀況提出來的。1986年,國家科委組織科技開發大別山,拉開了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科技扶貧的序幕。進入90年代,國務院提出“要把扶貧工作的重點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把科技扶貧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進入21世紀以后,提高貧困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的科技支撐能力,成為科技扶貧的重點內容。科技扶貧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一是積極引進推廣良種良法,提高農民科學種田水平。二是圍繞特色產業開發加大科技攻關和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推動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三是培育一批科技型扶貧龍頭企業,建立完善符合貧困地區實際的新型科技服務體系,加快科技扶貧示范村和示范戶建設,增強科技示范效應。四是通過農業、科研、教育三結合形式,大力開展科普宣傳,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培訓,提高農民科技素質。五是堅持選派科技扶貧團、科技副縣(市)長和科技副鄉(鎮)長、科技特派員到貧困地區工作,建立依靠科技進步推動貧困地區發展的人才支持機制。
狹義科技扶貧是指財政扶貧資金支持,扶貧部門組織實施的試點項目。
(摘自《扶貧開發常用詞匯釋義》,國務院扶貧辦信息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