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聚居
壯族 、漢族 、瑤族 、苗族 、彝族 、仡佬族 、回族 等7個民族在百色聚居。少數民族 人口占總人口的85%,其中壯族 人口占總人口的77%。
邊境城市
百色南部與越南接壤,邊境線長達365公里。從近代至上世紀80年代,都是抗法、抗美援越、對越自衛反擊戰的前線。
水庫移民區
全市水庫移民人口達50萬人,水庫移民歷史遺留問題未根本解決。
面對著稱不上優越甚至可以說惡劣的條件,又面對著全市50多萬急需脫貧的貧困人口,除了將現有的資源條件發揮到極致,闖出一條發展的新路,百色別無選擇。
(三)奮斗找亮色
百色人民深知,脫貧致富不能坐等救濟,不能將雙手束縛起來。只有給自己“松綁”,解放雙手,邁開腳步,才能將致富的夢想一步步變成現實。當夢想照進現實,百色人終于在這片土地上找到了發展的亮色。
紅色革命老區?少數民族聚居?那就打好文化旅游這張牌,讓紅色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成為吸引金鳳凰的梧桐。
侗族大歌和壯錦、苗族古歌、布依族八音坐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色彩斑斕。
2016年,廣西全區6億元旅游發展資金中,用于革命老區貧困縣旅游項目的資金達2億多元。
火龍果基地,將荒山變成金山。
生物資源豐富?那就依山傍水,發展綠色產業。《農業種植業產業發展到村到戶實施方案》《百色市2016—2020年油茶產業扶貧規劃》等文件相繼出臺。芒果、火龍果、桑蠶成為貧困戶脫貧的“法寶”。
光熱充沛,雨熱同季?那就打造成“南菜北運”的菜籃子,讓百色的新鮮蔬菜運往北方城市的餐桌。采用“互聯網+生態農業+產業扶貧”的新型運營模式, 讓互聯網為精準扶貧再添動力。
縣里的書記不再是書記,變成了鄰居老大哥。“我今年要不再多種幾畝桑?”“你說,家里孩子不想上學了怎么辦?”“我想出去打工。”貧困戶經常問自己的“第一家長”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第一家長”就是貧困戶的結對干部。平果縣共派出8807名干部和13448戶貧困戶結對,實現了幫扶全覆蓋。在貧困戶心里,“第一家長”就是他們的領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