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一区二区,日韩成视频在线精品,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三個關鍵詞解碼浙江精準扶貧路

發布時間:2020-10-20 09:20:50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 作者:方問禹 | 責任編輯:孔令瑤

關鍵詞:扶貧機制,浙江經驗,增收,扶貧工作,低收入農戶

在全國率先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從全面消除絕對貧困到持續減緩相對貧困,農民收入連續35年領跑全國省區,今年內消除家庭年人均收入8000元以下情況……

近日在國家扶貧日浙江主場活動上,浙江省發布精準扶貧報告和十大案例,有三個關鍵詞勾勒出精準扶貧的浙江經驗。入市:小農大市 以工興農

在我國市場經濟崛起歷程中,浙江“塊狀經濟”異軍突起,整個村鎮乃至整個縣市,深耕特定產業,形成比較優勢,在全國甚至全球市場中獲得豐厚利潤。而在扶貧工作中,浙江遵循同樣的市場規律:在分工中提高效率效益,在更大市場中兌現更高價值。

景寧畬族自治縣地處浙西南山區,是華東地區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縣。近些年,當地立足海拔600米以上的純凈無污染耕地、森林資源,打造“景寧600”品牌生態產業,并開發“畬鄉十大碗”“畬鄉十小碟”“畬鄉十藥膳”等飲食品牌。

2019年,“景寧600”品牌農產品銷售額超過6億元,平均溢價率超過35%,直接帶動1138戶低收入農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在浙江縉云縣,以燒餅為龍頭的鄉愁產業,形成一場全民創業、“螞蟻雄兵”式的縣域扶貧實踐。目前,“縉云燒餅”全國示范店超過890家,經營攤點7000多家,年產值達到22億元。協作:山呼海應 城鄉聯動

錯落有致的農家別墅,整潔蜿蜒的鄉間小路,生機勃發的茶園苗圃,溫和富足的田間農民……行走在浙江安吉縣黃杜村,仿佛置身一幅典型的江南農耕圖。

一片葉子富了一方百姓。20多年來,黃杜村農民黨員帶領群眾不懈奮斗種植安吉白茶,走出了一條以茶富農、以茶興業的脫貧致富道路。先富起來的黃杜村,提出捐贈茶苗幫助貧困地區脫貧。

2018年以來,安吉縣陸續向貴州、湖南、四川三省五縣捐贈白茶苗2200萬株,2028戶、666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受益。

在浙江省精準扶貧十大案例中,有三種聯動扶貧機制:機關部門與欠發達鄉村的“結對幫扶”,沿海城區與偏遠山區縣的“山海協作”,以及跨區域、點對點的“對口幫扶”。這里既有“先富帶后富”的“輸血式”扶貧,更有山呼海應、城鄉聯動的“造血式”機制。

浙北平原的平湖市背靠上海、面向大海,浙南山區的青田縣倚靠青山、坐擁綠水。2018年以來,該兩地在浙江率先開啟了跨地市的“飛地抱團”精準“消薄”新模式。青田縣“供土地指標、供錢投資、供人管理”,平湖市“保障落地、保障招商、保障收益”。兩地在平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建“平湖—青田山海協作飛地產業園”,每年可為青田縣156個集體經濟薄弱村增收150萬元。提質:起于增收 落于“有感”

扶貧進程中,浙江多地除了想方設法帶動低收入農戶直接增收,更著力為幸福生活注入更豐富的內涵,讓脫貧致富、與時代同行的農民更“有感”。

浙江衢州市常山縣現有人口34萬,有10余萬人外出打工,其中相當一部分是當地婦女到省城、市區當保姆。她們有一個響當當的名號——“常山阿姨”。

在偏遠山區,人是最大資源。常山縣成立“阿姨學院”批量培訓,全面提升保姆綜合素養,還成立專門機構對保姆信用、品德等情況提前篩選,由政府信用背書,讓雇主放心。

衢州市“培訓脫貧”模式,讓低收入農戶不僅脫貧增收,更收獲長遠事業,甚至不少農民已經變身企業主。記者了解到,目前“衢州月嫂”“常山阿姨”品牌越來越響,普通月嫂工資8000-9000元/月,“金牌月嫂”可達1.2萬—1.5萬元/月。

麗水市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數據,從2000年到2018年,麗水全市共異地搬遷農民10.93萬戶38.34萬人,并在全國率先探索解危除險、小縣大城、眾創空間、幸福社區等四種“大搬快聚富民安居”縣域模式。

在麗水市慶元縣,災民安置小區同德新村、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小區同濟新村、農民異地搬遷小區同心新村,安置的搬遷農民超過2萬人。集聚帶來紅利,這里水電氣、商品超市等一應俱全,山區農戶跨入社區生活。(記者 方問禹)

[打印]

[[收藏]]

[TT]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