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協調聚力脫貧攻堅 “春雨”“蓓蕾”滋潤庫倫大地——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推動內蒙古庫倫旗科技扶貧實踐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20??年?6?月,一份大紅色的脫貧攻堅工作捷報送到了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北京分院)(以下簡稱“科創中心(北京分院)”)。在中國科學院多年持續定點扶貧下,通過科技扶貧、產業扶貧、“志智雙扶”、消費扶貧,2020?年?3?月?5?日,內蒙古庫倫旗退出國家級貧困旗縣序列,終于摘掉了長達?34?年的國貧“帽子”。
庫倫,在蒙語中意為“庭院”,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人類在庫倫旗征戰、游牧。庫倫旗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南部,地處燕山余脈丘陵區與科爾沁沙地的過渡地段,全旗?4?716?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半位于科爾沁沙地,一半位于淺山黃土丘陵區。全旗?17.8?萬人口中,農業人口就有?13.8?萬人。1986?年,庫倫旗被列為國家重點貧困旗,2002?年被確定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旗,2012?年再次被列入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旗。貧困,一直以來制約著庫倫旗的發展。
按照國務院扶貧辦的統一部署,2013?年起,中國科學院承擔了?4?個國家級貧困縣的定點扶貧任務,內蒙古庫倫旗是其中之一。科創中心(北京分院)作為庫倫旗科技扶貧工作的區域協調單位,在助力庫倫旗脫貧攻堅工作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給予了強力支持,內蒙古庫倫旗旗委副書記、旗政府旗長張立峰和掛職副旗長、研究員張銅會對此深有感觸。
扶智——聚力脫貧攻堅,統籌協調京區?9家研究所參與庫倫旗科技扶貧
自?2013?年庫倫旗成為中國科學院定點幫扶地區以來,為貫徹落實院黨組關于扶貧工作的任務部署,科創中心(北京分院)積極履行區域協調單位職責,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加強謀劃,精心組織,堅持科技項目扶貧與黨群幫扶的“雙扶”方式,開展了項目支持、資金支持、教育支持等多種形式的扶貧工作,推動內蒙古庫倫旗扶貧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為中國科學院落實好科技扶貧工作責任作出了重要貢獻。2014?年初,庫倫旗建檔立卡貧困戶?12?917?戶?33?474?人,截至?2019?年底,未脫貧貧困戶僅余?69?戶?196?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19.07%?降至目前的?0.14%。
“科創中心(北京分院)積極組織相關研究所在庫倫旗部署了一批科技扶貧項目,現已有?9?家研究所參與庫倫旗扶貧工作,效果很好。”科創中心(北京分院)科技處處長初玉介紹到。其中包括: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開展的“庫倫旗畜牧業提質增效技術集成與示范-優質肉牛品質改良”項目、微生物研究所開展的“青貯加工技術扶貧示范”項目、植物研究所開展的“林下禽類養殖技術示范”項目、生態環境研究中心開展的“庭院生態工程示范”項目、心理研究所開展的“心理扶貧”項目、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開展的“庫倫旗編制特色產業發展規劃”項目、軟件研究所開展的“庫倫旗扶貧大數據建設”項目、行政管理局開展的“教育扶貧”項目、電工研究所開展的“光能潛力及發展光伏發電”等項目。各單位依托扶貧項目積極組織舉辦多期培訓活動,真正將科技扶貧落實到底,達到“真扶貧、扶真貧”的目的,并得到貧困戶良好反饋。
為了進一步鞏固科技扶貧項目示范效果,科創中心(北京分院)黨群組織在精準脫貧攻堅戰關鍵時期,堅持“為黨分憂、為民謀利”,積極履行組織職責,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此外,還設立了黨費脫貧攻堅專項經費。中國科學院京區事業單位黨委從補交黨費脫貧攻堅專項經費中列支?60?萬元支持庫倫旗畜牧業提質增效和沙蔥栽植項目,幫助當地形成規模化、現代化的高效養殖模式,帶動畜牧業和農業科學發展,增加當地就業渠道,輻射帶動當地農戶脫貧增收。
科創中心(北京分院)積極設立科技項目專項資金,結合與內蒙古自治區全面科技合作工作,特設?60?萬元示范專項經費,支持在庫倫旗開展精準扶貧項目的推廣示范。包括: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開展的“青貯菌劑”項目、心理研究所開展的“未成年人心理成長指導模式研究”項目和植物研究所開展的“禽類養殖科技扶貧示范項目”。
此外,科創中心(北京分院)還推動各級工會組織積極開展消費扶貧,購買庫倫旗當地農副產品,累計近?60?萬元;和庫倫旗簽署了植樹造林協議,出資?5?萬元購買樹苗,通過在庫倫旗哈爾格嘎查開展造林綠化工作,營造約?100?畝防風固沙林,改善沙漠化地區的生態狀況,促進庫倫旗生態文明建設。
扶志——“春雨”“蓓蕾”開啟庫倫旗婦女兒童對新生活的向往
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母親對弘揚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直接關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對于貧困家庭來說,母親在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上起到關鍵性的作用。庫倫旗生態環境惡劣,有沙漠、灘涂,耕地少,資源匱乏和長期的貧困導致人的思想也比較封閉落后。尤其是當地農村婦女大部分文化素養不高,一些貧困家庭中的母親在照顧家庭和撫養孩子上并未盡到職責。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貧困”,形成了惡性循環,懶于勞動,懶于教導孩子,也不照顧家庭,尤其是到了冬天,寧愿聚在一起打麻將。
扶貧先扶志。科創中心(北京分院)作為區域協調單位,在全力做好庫倫旗精準科技扶貧工作的組織協調和后勤保障工作之余,也在積極思考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特別是調動群團組織的力量,投身到庫倫旗的扶志工作中來。
“從接到扶貧任務起,我就去過庫倫旗好幾次。回來后就一直琢磨婦女扶貧的問題。作為一個女性,一個母親,要拔掉‘窮根’,我們不單要從科技項目上去幫助他們,還必須要從思想和心理上去推動;從家庭上形成合力,讓她們對好日子有希望和向往,思想覺醒了才是一切脫貧工作的根本”,京區事業單位黨委副書記、婦工委主任、全國婦聯執委李靜說。
在一次中國科學院京區研究所婦女干部培訓會上,李靜號召大家要為扶貧工作做點實事——作為京區事業單位婦女組織,婦女干部應該發揮積極帶頭作用。當時就進行了現場募捐,個人掏腰包,有零有整,一共?52?248?元。李靜跟庫倫旗婦聯主席顧秀英說,有了這筆錢,就可以圍繞婦女和孩子們做一些工作。這筆捐款被作為科創中心(北京分院)庫倫旗“志智雙扶”專項基金啟動金,用于開展“春雨關愛計劃”“蓓蕾助學計劃”“青春志愿行”等活動,從而關愛當地貧困家庭婦女,扶助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品學兼優的貧困學子,為當地婦女兒童搭建起實現夢想的平臺。
其中,科創中心(北京分院)聯動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共同實施“春雨關愛計劃”:通過對通遼市庫倫旗近?500?名婦聯干部和婦女代表進行素質提升培訓,輻射庫倫旗?3?500?余名家長及?2?000?多個家庭受益。“蓓蕾助學計劃”每年資助?10?名庫倫旗優秀中小學生。在提供助學金的同時,帶領他們走進中國科學院參加“中國科學院公眾開放日”等活動。通過他們傳遞正能量,引導庫倫旗上千名學生熱愛科學,樹立自強自信,報效家鄉和祖國。“青春志愿行”京區事業單位團委與庫倫旗團委共建青年志愿者服務基地。科創中心(北京分院)科普志愿者團隊先后在庫倫旗一中、三中為近?300?名師生開講科普公開課,旨在通過科普講座、“走進中科院,走近科學家”等主題活動,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激發科學興趣,使科學精神在庫倫旗中小學學生中生根發芽。
庫倫旗面積廣,人口分布稀疏。當地的婦聯組織為了讓更多的貧困婦女能聽到講座,每次都組織好幾輛大客車挨家去接送,輻射當地至少幾千戶的家庭。“有幾千個家庭中的婦女接受了這樣的熏陶,對于家庭的建設起到了很好的改善和推動作用”,李靜說。
從?2017?年下半年發出倡導,2018?年開始行動,“春雨關愛計劃”和“蓓蕾助學計劃”到目前已經持續推進了?3?年。
除了下沉一線幫扶貧困家庭中的母親,作為全國婦聯執委的李靜,深知婦女組織的力量也需要充分調動起來。“有件事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時的通遼市婦聯主席知道我們在做扶貧,現場聽完‘女性科技大講堂’的報告后特別感動。我們第二次去做報告時,她把整個通遼市?200?多名婦女干部都帶過來聽。”李靜說,“我特別希望能通過我們的培訓,對婦女干部作一些正向的引導,告訴她們怎樣做好婦女工作——把婦女組織的負責人培訓好,這個非常重要。因為你不僅僅要解決一個家庭的問題,還要通過組織的力量輻射深入到每個村、每個鄉、每個鎮,這樣才能去實實在在地幫助每個家庭解決問題。”
為了表示感謝,通遼市婦聯、庫倫旗婦聯特別向科創中心(北京分院)、京區事業單位婦工委等贈送了錦旗,上書“春雨滋潤,蓓蕾綻放,京通姐妹,攜手圓夢”“滴滴春雨,滋潤庫倫大地;朵朵蓓蕾,綻放安代之鄉。”
“首先,科創中心(北京分院)作為庫倫旗扶貧工作的區域協調單位,這是沉甸甸的責任。其次,作為女性,從母愛和情懷上,女性科技工作者要把女性的博愛和大愛,通過科學的方式,通過我們的‘春雨關愛計劃’‘蓓蕾滋潤計劃’傳遞出去,這也體現了中科院京區研究所廣大女職工的愛心”,李靜說。
久久為功——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幫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觀念、扶信心;扶智就是扶知識、扶技術、扶方法。有了奮斗的愿望和意志,扶起來的貧困群眾才能硬得起腰桿、邁得開腳步,走上奔小康之路。要從根本上擺脫貧困,必須智隨志走、志以智強,實施“志智雙扶”。
行百里者半九十,前進路上沒有終點。開展科技扶貧工作是中國科學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務,也是一項重要的科技任務。
“我們希望科創中心(北京分院)在庫倫旗做‘十四五’時期的規劃和發展時繼續給予扶持和幫助”,內蒙古庫倫旗旗委副書記、旗政府旗長張立峰向科創中心(北京分院)送來脫貧攻堅捷報時誠懇地說。
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北京分院常務副院長吳建國表示,科創中心(北京分院)作為庫倫旗科技扶貧工作的協調單位,將進一步加強統籌協調,結合庫倫旗發展需求,推動京區單位在庫倫旗開展各種形式的扶貧工作。探索院地資源互享,創新發展工作方式,不斷鞏固和擴大合作成果,為庫倫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力量。(作者:張帆、文彥杰、楊柳春;《中國科學院院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