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一区二区,日韩成视频在线精品,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中國鄉村振興在線 >  鄉村振興案例

遵循市場規律,打通鄉村振興“最后一公里”

時間:2021-09-26 09:57:57 丨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丨 作者:黃書波 丨 責任編輯:孔令瑤

  廣東省南雄市古市鎮碧桂園稻蝦共作示范基地(9月13日攝)。袁偉攝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黃書波

“豐收節又到了,我這個種了大半輩子莊稼的農民,也迎來了自己的大豐收。”

49歲的凌岳妃是湖南省平江縣三陽鄉萬古村村民,即將從平江縣雅貝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結業的她,簽約了當地一家母嬰護理公司,即將拿到人生第一筆“工資”。“我的工資意向是5000元,我有信心得到公司的認可。”

凌岳妃是20世紀90年代初的高中生,說話干練、辦事利落,因為要照顧老人和兩個女兒,一直在家喂豬、喂雞、干農活,直到小女兒今年上了大學,才決定找個工作。

“這里免費學技術,不僅管吃住,還保障就業。”凌岳妃說,同村婦女在雅貝學習后,有的月工資拿到七八千,相當于她在家里忙活一年的收入。

雅貝職業技能培訓學校,是碧桂園集團和平江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合作,免費為農村勞動力、城鎮失業人口提供育嬰師、保育員、家政服務和催乳師等技能培訓的機構。按照協議,學員結業后,需經過第三方考核,就業率達到60%以上,雅貝才能拿到培訓經費。這個培訓項目自2018年實施以來,已先后為3000余人提供培訓,幫助1700余人實現了就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碧桂園集團鄉村振興辦公室負責人介紹,集團在參與全國16個省份、57個縣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踐中,以黨建為引領,聚焦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始終以市場為牽引,著力打通鄉村振興“最后一公里”,讓農村產業、農村產品、農村勞動力與市場無縫對接,探索一條可造血、可持續、可復制的鄉村振興道路。

突破口:揚長避短,找準有市場前景的特色資源

江西興國縣杰村鄉和平村的張練功,帶領著一個在國內或許是平均年齡最大的創業團隊。

和平村有著做魚絲的傳統,當地考證這種魚絲起源于唐朝,是興國的一種地方美食。

65歲的張練功是興國縣魚絲非遺傳人,念念不忘要將魚絲制作工藝傳承下去。2021年5月,碧桂園出資在和平村成立魚絲加工合作社,張練功和其他9名群眾每人投資2000元入股,共同創辦了興國魚絲傳習所。這個銀發創業團隊,年齡最大的74歲,有7位股東的年齡超過60歲。

“從幾個月試產的情況看,每月都有上千斤魚絲上市,我們對做好魚絲產品有信心。”張練功說,碧桂園出資解決了生產的資金問題,大家在傳習所里既能打工掙錢,又有股份分紅,每個人都干勁十足。

“我們資助和平村魚絲制作,就是看中了這里的資源稟賦,對項目的成功充滿信心。”碧桂園興國縣鄉村振興項目經理方軍說,鄉村振興產業先行,他們尤其注重把當地的特色資源作為發展產業的突破口。

稻蝦農旅綜合體,讓水稻種植收益陡增八九倍——碧桂園在廣東南雄市古市鎮修仁村的實踐,為當地找到了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南雄沒有養殖小龍蝦的歷史,但碧桂園南雄市鄉村振興項目的工作人員邀請專家反復論證后認為:南雄位于湞江上游,水質非常好;南雄的絲苗稻米名揚國內,稻蝦共作后還能繼續提升稻米品質;南雄區位優勢比小龍蝦主產地湖北、湖南更明顯,不僅可以反季節養殖小龍蝦,而且更接近珠三角消費市場……

“2020年的試點,驗證了稻蝦共作的可行性。”古市鎮黨委副書記曾金源說,有機種植讓絲苗稻米更可口,許多南雄人說,“從未吃過這么好的大米”。畝產200斤左右的小龍蝦,每斤售價28元到40元之間,不要說韶關,就連南雄的市場都供不應求。

為壯大南雄稻蝦共作特色產業,南雄市與碧桂園組成聯合考察組,深入湖北考察小龍蝦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情況,對小龍蝦養殖、交易中心、深加工、生鮮餐飲等產業板塊進行規劃布局,力爭將南雄打造成粵、贛、湘及周邊省份的小龍蝦交易服務中心。

不僅如此,南雄市還聯合碧桂園免費開展稻蝦共作和“粵菜師傅”培訓,聯手打造小龍蝦美食一條街,僅小龍蝦的烹飪口味就達到了18種。

“等到碧桂園稻蝦農旅綜合體建成時,在小龍蝦美食一條街上,喝著啤酒,吃著粵菜師傅們烹飪的多種口味小龍蝦,想想都讓人愜意。”曾金源說。

找準特色資源,科學統籌規劃,碧桂園鄉村振興實踐讓一個個原本日漸空心化的鄉村,重新煥發生機。廣東清遠市浛洸鎮魚咀村,一個昔日凋敝的古村落,在碧桂園聯合其他投資方將其打造成修舊如舊的古村文旅項目后,吸引無數游客慕名而來,也讓村民的荷包鼓了起來。

從2018年參與脫貧攻堅,到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碧桂園的鄉村振興實踐正在如火如荼開展:四川省昭覺縣三河村烏金豬產業、廣東省英德市連樟村紅色旅游產業、陜西省寧陜縣核桃產業、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刺繡產業……一個個具有特色資源稟賦的產業,帶動一方方群眾闊步走上共同富裕路。

定心丸:揚長補短,全產業鏈扶持讓村民無后顧之憂

平江縣嘉義鎮泊頭村106畝苗木基地,是碧桂園利用企業的資源優勢探索的鄉村振興項目。

2018年,碧桂園與泊頭村成立的鳳棲林農民合作社簽訂協議,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在泊頭村種植綠化苗木。3年來,村民通過土地流轉金、務工工資、產業分紅等方式,收入達到189萬元。

“群眾收入高了,風氣也變好了。以前喜歡打麻將,現在都想著多干活掙錢。”泊頭村駐村第一書記謝思曉說。

“群眾在苗木基地干活,工資月結,不用擔心苗木的銷售,所有苗木都由碧桂園開發的樓盤收購。”碧桂園平江縣苗木基地負責人李龍說,今年苗木基地還將推廣分產到戶的模式,讓群眾把免費提供的苗木栽到房前屋后,增加群眾的收入。

李龍說,泊頭村的苗木基地,負責供應平江縣周邊200公里范圍內的碧桂園樓盤。像這樣的苗木基地,碧桂園在全國有129個。

從產業規劃到投資,從技術指導到產品銷售,碧桂園參與的每一個鄉村振興項目,始終貫徹一個理念——全產業鏈扶持,讓群眾無后顧之憂。

興國縣南坑鄉鄭楓村有養蜂的傳統,也有蜜源樹資源豐富的優勢,但養蜂規模小,蜂群生病多、逃跑多,蜂蜜質量也不夠高。

碧桂園在參與鄭楓村鄉村振興項目過程中,邀請專家對鄭楓村發展養蜂產業的可行性進行論證,投入資金為養蜂合作社建起蜂場基礎設施,并免費提供蜂種、蜂箱,還聘請養蜂專家現場指導。

江西省養蜂研究所原副所長楊柳,就是碧桂園專門為鄭楓村養蜂項目聘請的專家。從2020年8月以來,楊柳每月要來一次鄭楓村,一方面對養蜂群眾進行現場指導,另一方面開辦養蜂技能培訓班。截至今年9月,已培訓全縣養蜂群眾近千人次。

“楊教授來我家很多次,我養蜂遇到的問題都得到了解決。”50歲的張瑞珍說,2019年他開始學習養蜂,只養了五六箱,收入不是太高;2020年他擴大了一點規模,加上碧桂園免費提供的20箱蜂種,賣蜜的收入有30000多元;今年擴大到60箱規模,盡管天氣影響了蜂蜜產量,但收入也有近50000元。

養蜂技術的提升,也帶來了蜂蜜質量的升級。2020年,鄭楓村產的蜂蜜,被評為江西省三星級蜂蜜。鄭楓村群眾的日子,也甜了起來。

張瑞珍說:“我去年蓋了新房,明年還想繼續擴大養蜂規模。”

產業發展,最大的難題是市場銷售。碧桂園給鄉村振興項目最踏實的承諾,就是回收農產品。

“這是產業發展的關鍵,夯實了農民發展產業的底氣。”碧桂園南雄市鄉村振興項目負責人江楊說。

江楊介紹,碧桂園有“臻碧鄉”“食機有道”兩個農產品品牌,2020年加工銷售了605款農產品。碧桂園有數百家碧優選社區超市,有465萬戶業主群體,有鳳凰會線上銷售平臺,還有眾多的合作伙伴,“這給了我們回收農產品的底氣,也給參與產業發展的群眾吃了一顆定心丸”。

倍增器:揚長“強”短,打造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從幫扶脫貧攻堅到助力鄉村振興,2018年入職以來,方軍的工作就沒有離開過興國縣的農村、農民和農產品。從茶葉種植到灰鵝養殖,從發展養蜂到魚絲申遺,興國縣日漸茁壯的產業,凝聚了他和同事們的心血和汗水。

他們的工作日程表是這樣的:隨時跟蹤鄉村振興項目點進度,陪同專家到現場指導群眾生產,對農產品品牌進行推廣,回收村民的農產品,在縣城開辦的店鋪里銷售農產品……

“忙得腳不沾地,但一想到這些項目給群眾帶來的收益,也就釋然了。”老家就是興國的方軍說,在全國,像他這樣專職參與鄉村振興的碧桂園員工,超過了200人,遍及大江南北。

截至今年9月中旬,生產谷雨煙茶的湖南古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產值已突破700萬元。總經理周科學說,公司自有和輻射的茶園有2000多畝,幫助1140名群眾增加了收入。谷雨煙茶項目有今天,離不開碧桂園的幫扶。

采摘于谷雨時節的嫩芽,用煙熏后制成的帶著煙火味的茶葉,就是頗受平江縣及周邊群眾喜歡的煙茶。2014年,周科學和幾個合伙人瞄準了這一市場,采用傳統工藝生產谷雨煙茶。

“我們在鄉下生產,一直小打小鬧,碧桂園開始幫扶后,谷雨煙茶迅速發展起來。”掰著手指,周科學細數起來:參加清華大學組織的致富帶頭人培訓,費用全部由碧桂園承擔,拓展了商業思維;獲得了低息貸款,在平江縣城開起了體驗店,讓消費者更容易購買谷雨煙茶;納入碧桂園品牌推廣計劃,谷雨煙茶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成為煙茶產地的知名品牌;茶葉被納入碧桂園采購清單,谷雨煙茶進入碧桂園的所有農產品銷售渠道,近幾年生產的茶葉供不應求……

和周科學一樣,碧桂園在每一個參與的鄉村振興項目所在地,都致力于實施“致富帶頭人計劃”,通過幫扶當地一個個致富帶頭人,帶動一個個致富產業發展,帶富一方群眾。

碧桂園平江縣麗江田園藝術小鎮項目總經理、共產黨員趙康樂,有一個特殊身份——麗江村黨支部副書記(掛職)。

“這是我們基層的呼吁,也是實際工作的需要。”麗江村黨支部書記管師說。

麗江田園藝術小鎮,是財政部、平江縣和碧桂園合力打造的鄉村振興項目,以紅色文化、田園藝術為特色,以慢生活體驗為目標,打造集康養度假、自然教育、水上游樂、農業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管師說,項目推進需要信息無縫對接,經上級批準趙康樂掛職參與支部工作,許多事在支委會上就充分溝通了。企業工作的人,善于幫助群眾算好短期收益和長期收益的賬,“他還給支部帶來了許多新思路、新觀念,比如對群眾自營的餐飲民宿進行星級管理,既有利于提升麗江村接待游客的服務水平,又能增加誠信經營群眾的收入,得到支部的認可。”

在趙康樂的協調下,麗江村的黨員紛紛參加碧桂園致富帶頭人培訓計劃,參加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培訓,參加形式多樣的鄉村振興研學活動。

碧桂園提供的數據表明,從參與脫貧攻堅開始,碧桂園廣泛支持地方貧困村書記、駐村第一書記等,開展培訓交流、實地調研,截至2021年8月,已培訓黨員干部3.5萬人次。

“雁無頭,飛不齊。人無頭,心不齊。”碧桂園集團鄉村振興辦公室負責人介紹,他們在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中,始終聚焦黨建引領,大力幫助培訓基層黨員干部和致富帶頭人,幫助基層建強戰斗堡壘,留下一支永遠不走、懂產業知市場的鄉村振興工作隊。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