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一区二区,日韩成视频在线精品,久久亚洲精品无码av,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中國鄉村振興在線 >  要聞

一位“老西藏”的新青海情——第四批江蘇援青干部陳明的1095個日夜

時間:2022-07-28 09:32:18 丨 來源:光明日報 丨 作者: 丨 責任編輯:楊霄霄

光明日報記者 萬瑪加 王雯靜 光明日報通訊員 張 浩

凌晨,在江蘇省對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前方指揮部的宿舍樓,安靜的樓道里總會有一個身影。臨睡前檢查門鎖和燈光,已經成了陳明每晚的習慣。

一早,總有一疊文件會出現在陳明眼前,而他也總是習慣一份一份看完,了解各地發生的事情以及海南州五個縣和四個州直機關的援青工作事宜。

午后,無論是陽光奪目,還是風雪交加,常有一輛車在路上。每次下鄉,陳明總是最積極,他說,下基層才能聽到牧民的心聲,看到牧民的笑容。

入夜,精力充沛的陳明總會到其他宿舍“串門”,和大家嘮嘮家常,傾聽和分享近來的生活感想和工作體會。

2019年7月,陳明被選派為江蘇省對口支援青海省海南州前方指揮部總指揮、江蘇省對口幫扶青海省工作隊領隊,在青海省還同時兼任省發改委副主任、海南州副州長。

在內,他是“大家長”;在外,他是“領頭雁”。幾年間,這位來自江南水鄉的援青干部,走遍了海南州的山山水水,也走進了牧民群眾的心里。

選擇,凝聚在信仰的旗幟下

陳明從“江蘇干部”變成“青海干部”之前,還曾經是“西藏干部”。2004年至2007年的援藏經歷,是他工作生涯中的一筆“寶貴財富”。

2004年,32歲的陳明意氣風發,從江南水鄉來到了雪域高原,成為江蘇省第四批援藏干部的一員。他說:“組織號召、盡我所能,青年干部理應自覺聽從黨的召喚,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為了克服地域和文化差異,他吃糌粑、牛肉,喝酥油茶,睡藏床,力求迅速融入西藏當地生活。不論刮風下雨,還是烈日當空,他不怕道路崎嶇艱險,不畏隨時可能發生的滑坡塌方,通過坐摩托車、步行等方式,爬坡上坎、走村串戶,深入群眾走訪調研,摸清情況、宣傳政策。“那時,大家有一個共識,為西藏選派對口支援干部是中央賦予江蘇省的重要政治任務,我們應該不折不扣地完成好。”陳明說。

援藏三年,父親離世,孩子生病……妻子為了讓他安心在西藏工作,總是在事后才告訴他這些消息,而那些錯過卻成了他一生無法彌補的遺憾。談及此處,鐵血男兒眼中也閃爍晶瑩淚花。

2019年,陳明再次響應組織號召,加入了江蘇省對口支援青海省的隊伍。他說:“不論是2004年援藏,還是2019年援青,選擇對口支援就意味著選擇了奉獻和責任,沒有那么一股子精氣神,不行。選擇援青,既是一種責任擔當,更是一種人生態度。”

力量,匯聚在團隊的精神里

再上青藏高原,陳明已經是江蘇援青的總指揮了。他說,援藏時自己是干部,援青時自己成了團隊“主帥”,感到擔子很重。

“我們江蘇援青有兩支隊伍,工作任務和地點不同,但兩支隊伍整合資源、發揮優勢,達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身兼兩支隊伍“一把手”的陳明,上任伊始就積極謀劃,成立了中共江蘇省對口幫扶支援青海省前方委員會,下設兩個黨總支、16個黨支部。

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個戰斗堡壘,援青指揮部還精心設計了江蘇援青LOGO,開設了“江蘇援青”微信公眾號,完善了各項管理制度,組織開展團建活動。江蘇援青干部人才團隊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戰斗力更強了,也讓遠在異鄉的援青干部人才感受到了組織的溫暖。

海南州各縣海拔都比較高,陳明說需要給大家在西寧“安個家”。在陳明奔走下,2020年12月,在西寧香格里拉社區,前方指揮部和幫扶工作隊在新的地點同時掛牌了。

“指揮部為大家安裝了彌散式供氧設備,周末和節假日‘回家’集中吸氧休整是個非常享受的事。”陳明說,這個“家”既有利于大家工作的交流,又方便集中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大家的身心健康。

“這個‘暖心工程’,讓我們切身感受到了兩省對援青干部們的關心關愛。”援青干部王昕說。

“今天是老中醫的生日,大家伙要關心一下他,可以小撮一頓,但是不能飲酒……”在西寧開會的陳明記著每一位援青干部的生日,電話里他不斷地叮囑著。

被陳明親切地稱作“老中醫”的馮廣清是中醫博士,也是江蘇省衛健委的援青干部。平時總是嘮嘮叨叨地提醒大家注意身體健康的“老中醫”馮廣清被陳明的關心感動著:“不光是我,隊伍里每個人都能感受到來自我們這支隊伍的暖意,事情雖小,卻處處體現著關懷。”

使命,踐行在奮斗的征程上

“援青的使命,就是要實實在在為當地留下點什么。”這是陳明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指揮部第一次會議上,陳明就對援青干部人才提出了爭做“學習的模范、民族團結的模范、聯系群眾的模范、艱苦奮斗的模范、遵守紀律的模范”的要求,他也用實際行動給大家做了表率。

3年來,他走遍了每一個援青項目所在的村寨,每一個援建項目碰到的難事急事他都不厭其煩地幫助解決。他和當地的基層干部群眾打成一片,當地的中心工作、重點工作他都積極參與、熱情投入。在陳明的倡導和帶動下,“低調、務實、不張揚”成了江蘇援青干部人才的群體性特質,大家辦成了一批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好事,贏得了當地干部群眾的信任。

援青的這三年,恰逢“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之際,也是海南州各縣“脫貧摘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轉折期。在陳明的協調推動下,三年來,江蘇省向海南州累計引進各類專業人才371人,涵蓋教育醫療、道路交通、文化旅游、職教管理、城鄉規劃、生態環境等十多個專業門類,為海南州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江蘇智慧”。

推動“青電送蘇”、協調“蘇企入青”、促進“青貨出青”,這些有利于蘇青兩省產業合作、有利于海南州長遠發展的大事,陳明始終親自抓在手上。推動工作項目化、項目品牌化,是陳明開展援青工作的重要方法。他要求各個機關和縣工作組,要結合海南州及各縣的實際,突出重點抓好幾件事,力爭“干一件、成一件”,“干好一件”就要樹立“一個品牌”。在陳明的協調指導下,教育醫療“組團式”援青、本土人才培養“331”傳幫帶工作法、“心佑工程”“滅包行動”、高中課程校本導學案,以及常州工作組的訂單農業、南通工作組的文旅合作、揚州工作組的援青“微實事”、鹽城工作組的“同鹽共建林”、徐州工作組的“組團式”支教等一個個江蘇援青的品牌項目做起來了,江蘇援青的整體品牌也就樹立起來了。

三年,1095天、26280小時。在人的一生中,這點時間并不長,但是對于每一名援青干部人才來說,這不長的日子卻是一天一天、一小時一小時地積累下來的。他們用這漫長的1000多個甚至更多的日日夜夜,去慢慢消解高原反應帶來的各種不適;同時,也在這短暫的1000多個日夜里,深情地擁抱著這片廣袤而多情的土地……


 
 
網站無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