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來來,大家坐下來,多吃點!一年忙到頭,咱們今天也休息休息。”
時值歲末,晚飯一過,湖南省新化縣吉慶鎮油溪橋村村民往村里活動中心趕。村支書彭育晚站在門口等候大家,手上拿著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他總愛往村民家里跑,每次都要在本子上記錄家里人的情況、產業發展狀況等。
村民們有說有笑,邊吃邊聊。2022年,全村接待游客10萬余人,帶來餐飲住宿等消費1200萬余元,甲魚產值84萬余元……彭育晚介紹完村里的發展情況后,抓了一把瓜子,和大家聊了起來。
油溪橋村,在重巒疊嶂的大熊山脈中,屬于偏僻中的偏僻者,加之石灰巖地貌,村里飲水、灌溉困難,“有女不嫁油溪橋,一年四季為呷愁”這句歌謠遠近聞名。
而如今,全村有286戶868人,成了四鄰八鄉有名的富裕村。
“曹中云,今年家里怎么樣?”
曹中云在村里的農家樂做服務員,話不多,臉上總是帶著笑,“今年挺好的”。
近年來,油溪橋依托生態優勢,大力開發峽谷漂流等產業,同時依托本地特點,實施“一村多品”“一戶一特”“一戶多業”,探索特色農業。彭育晚帶著村干部出去拓展旅游市場,還一家一戶上門指導農戶因地制宜把種養殖產業做精。夏秋出現干旱,彭育晚急得睡不著,通過打通水果商等下游合作渠道,為村里保底收購橘子、柚子、桃子等。
“咱們算算啊,你在村里辦的農家樂做服務員,工資一個月3200元,七月份咱們村分紅,你家分了4000元,柑橘村里按6元一斤保底收購,桃子3元一斤保底收購,加上稻田養甲魚,種植養殖加起來大概2萬元,那么年收入在6萬元左右,沒錯吧?”彭育晚說。
“沒錯沒錯,支書算得準。”曹中云笑呵呵地說。
“支書,咱村啥時候能成立一個大的牛交易市場啊,我想把草原牛接到南方來。”人稱“彭老板”的彭建才說話中氣十足。
43歲的彭建才正值壯年,前些年因父母疾病致貧,妻子也和他離了婚。2017年,在村里的發動下,開始搞養牛合作社。小牛變大牛,現在他家牛圈里養著150頭牛,通過自動化、機械化經營,效益很好。在奮斗的過程中,他遇到了一樣在創業的現任妻子,二人走到了一起。
“這個想法很好,我去內蒙古看了,草原牛耐寒、體質好,目前的市場行情,一頭牛能夠掙4000元,在南方很有競爭力。”彭育晚說。
“支書,咱們大家都能養牛嗎?”不知誰問了一句,大家都安靜下來。
“當然,下一步咱們把牛交易市場做好,帶動本村和附近村莊一同致富!”彭育晚說。聽到這里,村民一起鼓起掌來!
年年新目標,每年不一樣。從省級貧困村到全國文明村,油溪橋村探索“村委+投資商+合作社+農戶”的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做到振興路上每個人都不掉隊。
彭育晚又看了看人群,問道:“陽叔,您家怎么樣?”
陽新和家過去在村里是有名的困難戶。他今年70歲了,孫子孫女都在讀書,幾年前老婆得了乳腺癌,家里窮得揭不開鍋。在政策幫扶下,陽新和順利脫貧。
“黨的政策好啊!今年家里通過養殖甲魚,還有種柑橘、花生、黃豆,增收了1萬多塊錢。”陽新和說。
一般戶、富裕戶、脫貧戶,在彭育晚筆記本的“年度賬單”上,每一戶都有所發展。一山青黛、十里長堤、千畝桃園,2022年趁游客較少的時間段,村里升級了旅游基礎設施。彭育晚相信,抓住機會修煉好“內功”,新年一定可以“開門紅”。
(記者史衛燕、柳王敏、余春生)新華社長沙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