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建議:建立儲能與新能源聯合參與市場的交易機制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23年8月3日,第八屆儲能西部論壇在西安舉辦,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與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共同發布最新研究成果:《雙碳背景下發電側儲能綜合價值評估及政策研究》(以下簡稱“報告”)。
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長,電力系統將需要更大的靈活性以確保可變可再生能源能夠可靠、有效地集成到電力系統中。儲能被視為推動可再生能源有效整合的解決方案之一。然而,發電側儲能目前更多的是通過新能源項目配儲進行建設,缺乏清晰成熟的商業模式和市場機制,可獲得收益的方式較為有限,難以完全反映儲能所具備的多重價值。儲能的價值包括削峰填谷、調峰調頻服務、容量支撐等直接價值,也包括延緩電力系統其他設備設備損耗、減碳降耗環境效益等間接價值。
報告認為,儲能的價值跨越了電力系統價值鏈(發電、輸電、配電和用戶)之間的界限,具有明顯的“外部性”。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深入推進,加之電力市場化改革進程的加速,儲能帶來的外部價值有望逐步得到認可,潛在收益獲得體現。
報告建議,發電側儲能規模化發展需要完善電力市場規則,應建立儲能與新能源聯合參與市場的交易機制,盡快出臺或完善儲能+火電、儲能+新能源、獨立儲能等不同形式參與輔助服務市場的規則,并推行多重收益疊加,允許儲能以多種方式(儲能+新能源、儲能+火電、獨立儲能)靈活參與多個細分市場,如現貨+調頻、調峰+調頻等,使其能夠在各類市場中進行靈活交易,充分發揮其靈活調節價值。
由于儲能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減煤、減碳機理不同,報告建議建立和完善體現儲能間接綠色價值的政策,理順“電力-綠證-碳交易”市場的關系,建立“電-碳-證”市場協同機制,使儲能的綠色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在此基礎上,還需要在多元化儲能技術研發及應用、混合儲能技術研發及應用等方面發力。
報告認為,新能源單獨配儲、火儲聯合調頻、共享儲能是目前國內發電側儲能的主要應用場景。區域上看,不同地區電源的結構類型、裝機規模和出力特性等是影響發電側儲能配置的關鍵因素,應根據本地電源基礎數據,并結合電網需求,選擇儲能技術及確定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