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兩山”理念 左權走出“紅綠相融”鄉村發展新路徑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記者 殷曉霞)11月末的山西左權,在冬日朝陽的映襯下顯出一派農閑景象。近年來,左權縣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走出一條太行山革命老區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紅綠相融”的鄉村振興發展道路,守綠換金、添綠增金、點綠成金的種種實踐在左權大地得以實現。
發展“生態+紅色精神”模式 推動“紅綠”深度融合
左權縣深入挖掘紅色資源,錘煉紅色精神,并使之成為老區人民鄉村振興的強大精神武器。“紅綠”深度融合,推動自然風光活起來,讓紅色資源變產業,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帶動群眾增收。
“桐峪1941”、麻田八路軍總部紀念館、十字嶺戰役紀念園是集黨性教育、紅色影視、研學體驗為一體的“紅色”景區,左權通過三大紅色核心景點帶動,利用自身優勢發展紅色旅游,全面延伸紅色旅游鏈條。
圖為桐峪1941博物館內場景。中國網 殷曉霞攝
走進位于桐峪鎮桐灘村的桐峪1941小鎮,原汁原味恢復的老街,在保留歷史遺址基礎上,全面融合多樣元素,讓游客仿佛回到上世紀四十年代。在民主博物館、中國錢幣博物館紅色金融館中,一幅幅圖片、一件件實物、一段段視頻……游客們能深入了解那段崢嶸歲月。“‘桐峪1941’這一項目將成為左權縣以黨性教育、紅色研學、文化體驗、民俗感知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紅色旅游目的地。”左權縣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安全生產部部長程建勝表示。
山水田園入畫來,小山村里“畫”振興。左權坐擁太行風光,山巒奇峻的秀美風光和原汁原味的村落風貌,是天然的寫生基地。近年來,左權縣和國際水彩協會合作,著力打造“中國北方國際寫生基地”澤城、桐峪、老井三大片區。以寫生業態拓展轉化通道,將太行山谷變“畫谷”,將美麗風景變“錢景”,將太行山水轉化為寫生經濟,實現“百姓富”和“生態美”有機統一。
圖為中國北方國際寫生基地藝術市集。中國網 殷曉霞攝
左權縣文旅運營公司總經理王立明告訴記者,今年以來,省內外學生和考察團紛至沓來,寫生檔期排得滿滿當當。在寫生基地,學生不僅是消費主體,還可以展示作品、塑造品牌,通過藝術創作獲得收入。與線下同步的左權文旅景點元宇宙項目,共同搭建線上展銷一體化數字平臺,讓寫生作品“上云”、名師課程“上云”、人才數據“上云”、藝術市集“上云”。
人氣旺,百業興。中國北方國際寫生基地還與山西省13所開設音樂學科的本科院校共同打造左權民間文藝采風基地,吸引音樂院校師生前來學習采風,共同開設“行走在太行山間的民歌思政大課堂”。“截至目前,基地已先后與江蘇、安徽、陜西、河南、山東、浙江等省內外10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關系,接待寫生群體約15萬人次,實現營業收入1500余萬元,其中接待音樂寫生約2000余人次,營業收入突破300萬元。”王立明介紹。
發展“生態+農業”模式推動“兩山”理念轉化
左權縣深入開展藍天、碧水、凈土攻堅戰,不斷發揮生態資源優勢,盤活生態資源,好山水的滋養、好生態的轉化,正不斷為左權縣高質量發展賦能。紅色革命老區將繼續奏響“兩山論”的最強音,堅持走好“紅綠相融、生態共富”之路,讓綠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銀山“成色”更足。
左權縣在守護好自然生態優勢資源的基礎上,轉“土”為玉,挖掘資源稟賦發展生態農業。左權縣向“田”要產業,重振核桃產業,努力將其做成帶富能力強、群眾受益廣的大產業;向“山”要產業,圍繞連翹、黑山羊發力,全流程做大連翹產業,全鏈條做強黑山羊產業。
圖為左權縣核桃園進行春季管護。左權縣委宣傳部供圖
左權縣林業局主任科員崔樹恩告訴記者,從前,左權核桃80%為碎片化分散經營,集約化、機械化、標準化程度不高,初級加工薄弱,大部分依靠自然脫皮、自然晾曬,遇陰雨天氣就會發霉腐爛,嚴重影響核桃品質,深加工規模不大、產品不精。左權的核桃產業整體效益并不理想,出現了“種核桃不如種玉米”的情況,有的地方甚至出現砍伐核桃樹的現象,傳統產業面臨衰亡的危險。
為了使核桃這個傳統優勢產業真正成為帶動左權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左權縣在2021年推出搶救性托管全新戰略,在產業基礎上使勁,開展品種選育改良,在科技支撐上盡心,開展校地合作共建以助力產業。在產業鏈上游種植管理上下功,大力推行核桃樹托管服務,增加產量、提升品質。“自托管服務實施3年來,5萬余畝核桃樹得到標準化管理,尤其是近萬畝多年無人打理、幾近死亡的核桃樹重新煥發生機,增產幅度明顯,2021年全縣核桃產量1480公斤,2022年達到1700萬公斤,2023年由于受連續自然災害影響,大部分區域都受到影響,產量下降,但仍達到1500萬公斤。”崔樹恩表示。
如今,左權核桃產業已形成以科技為支撐,品種改良為統領,種植、加工、銷售齊發力、一二三產相融合的高效發展態勢,必將引領核桃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