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驗助力斯里蘭卡玉米產后減損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近期,在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農村發展卓越中心的支持下,來自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的張忠杰研究員及河南工業大學的謝巖黎教授,為南南及三方合作斯里蘭卡項目提供了培訓和技術支持,以幫助當地小農戶減少玉米產后損失。
2019年起,在中國農業農村部的支持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厄瓜多爾、肯尼亞、剛果(布)、斯里蘭卡、秘魯和加納等國開展了南南及三方合作國別試點項目。這些項目旨在借鑒中國在減貧及農村轉型方面的成功經驗,通過政策對話、專家派遣、學習考察及開展研討會等方式,幫助全球仍處在饑餓和營養不良中的最弱勢群體,指導他們提高農業生產力、建立可持續的糧食生產體系。
斯里蘭卡項目重點支持小農抵御氣候變化的相關風險,幫助小農應對農業生產、糧食產后管理及銜接市場等方面所面臨的挑戰。該項目邀請中國專家開展玉米產后減損和黃曲霉毒素防治、糧食產品加工、以及小農電商發展等方面的技術培訓,分享中國經驗,提供技術支持。
張忠杰研究員與項目區農戶交流。
張忠杰研究員與項目區農戶交流。
張忠杰研究員于12月10日抵達斯里蘭卡,隨后在世界糧食計劃署斯里蘭卡國別辦公室項目官員的陪同下前往項目實施地,開展實地調研,并走訪當地農戶,深入了解當地玉米的生產、產后減損情況及設備設施水平。12月18日及19日,張忠杰研究員與謝巖黎教授以線上線下聯合授課的形式在科倫坡共同開展了玉米產后減損與黃曲霉毒素防治技術培訓。來自斯里蘭卡相關政府部門、研究機構、企業的代表以及當地小農共計30余人參加了本次培訓。
培訓中,張忠杰研究員根據斯里蘭卡的玉米產后減損現狀與設備設施水平,介紹了中國在玉米產后減損方面的經驗,并分享了中國的糧食貯藏技術,包括國有糧食貯藏發展,農戶儲糧發展以及現代化綠色糧食倉儲等。謝巖黎教授系統介紹了玉米黃曲霉毒素的特性及危害、防控方法以及各類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兩位中國專家還為斯里蘭卡玉米產后減損和黃曲霉毒素防治提供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張忠杰研究員在線下進行分享。
謝巖黎教授在線上進行分享。
兩位專家在培訓中分享的中國經驗,有助于提升斯里蘭卡在玉米產后減損及黃曲霉毒素防治方面的能力,為解決當地玉米價值鏈發展面臨的問題提供了有力支持。參與培訓的學員表示希望與中國在產后減損方面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更好地提升當地的農業生產力和糧食安全水平,改善小農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