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東聊城如何聯農帶農富農
糧食生產實現“二十連豐”,菜肉蛋奶產量居全省前列,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突破800億元,全年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營收有望突破千億元……作為全國重要的“米袋子”“菜籃子”,剛剛過去這一年,山東省聊城市農業高質量發展成績亮眼、再創新高,產業發展實現新突破,“中國蔬菜第一市”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聊城新三寶”和“聊·勝一籌”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越叫越響。
在推進農業強市建設的實踐中,聊城市以產業振興為抓手,以黨建為引領、以電商為引擎,用改革激發活力,大力做好特色產業文章,不斷延伸產業鏈條、開發多元價值,并注重聯農帶農富農,多措并舉促進集體和農民增收,持續推進農業強、產業興、農民富。
探索“小田變大田” 農戶和集體實現雙增收
按下紅手印、領到“紅票子”……前不久臨清市金郝莊鎮栗官屯村召開的分紅大會上,70多歲的張守臣領到了1.35萬元,滿是喜悅地說:“之前還為種地犯愁,現在將土地流轉給村里,不光省心,比自己種還多掙錢,每畝地租金加分紅能收入1600多元。”
土地收益的提高要歸功于村里探索的“小田變大田”。栗官屯網格黨支部書記賈國軍告訴記者,之前栗官屯村土地細碎化問題突出,人均承包地1.43畝,戶均地塊2塊以上,最多的達5塊。同時,村里年輕人大多進廠務工,種糧人老齡化趨勢明顯。2022年,栗官屯村黨支部開始探索“小田并大田”模式,由村里統一流轉經營土地,并成立專職生產托管的種植專業合作社。在臨清市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支持下,栗官屯村整合用好土地確權、高標準農田、金融支持三方面政策,與農戶明確“每畝流轉租金1200元+20%盈余分紅”的分配機制,同時,利用省農擔公司貸款,將流轉租金先行支付給農戶,解除村民的后顧之憂。
“村里充分尊重農戶意愿,堅持因戶施策。對于愿意種糧的農戶,我們在規劃邊緣處設置了‘自種區’,鼓勵農戶將規劃內的‘插花地’與‘自種區’經營權互換,爭取面積不變、地塊集中。”賈國軍說,第一年栗官屯村流轉土地320畝,現在擴展到242戶農戶1500畝,原有的370個細碎化地塊整合為8個大方。
“整合后地塊間的田埂變成了有效土地面積,增加了約7%的耕地。”臨清市金郝莊鎮鎮長徐秀美說,“土地連片成方還實現了節本增收。規模化種植提升了農機作業效率,合作社大批統購農資也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糧食收獲后由合作社統一收儲,在價高時出售,每畝地可節本增收180元以上。”
“小田變大田”讓農戶和集體實現了雙增收。村民有了畝租金1200元的保底收入,且每年分享村合作社20%的收益,村集體則獲得80%的盈余收益,2023年栗官屯村集體增收近16萬元。
黨建賦能產業鏈 特色產業激發富民效應
產業興,則農民富。立足各地特色優勢資源,聊城市大力做好“土特產”文章,以黨建引領賦能產業鏈不斷突破延伸,讓特色產業強筋健骨、推陳出新,叫響品牌做出大名堂,同時,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分享更多產業增值收益。
地處黃河故道的茌平區肖家莊鎮,是有2000多年大棗栽培歷史的“中國圓鈴棗之鄉”,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使這里出產的圓鈴大棗品質上乘、獨具藥用價值。別的地方是流轉土地,肖家莊鎮則是“流轉棗樹”。近幾年,肖家莊鎮黨委、政府進一步挖掘圓鈴大棗特色優勢,在許莊村建成了集科普教育、品牌銷售、文化休閑、研學旅游于一體的茌平棗鄉生態園,每年舉辦中國圓鈴大棗豐收節,目前已成功舉辦十二屆。“我們正在不斷擦亮‘茌平棗鄉’名片,鼓勵農戶發展庭院經濟,擴大棗樹種植規模。”許莊村黨支部書記許占樓介紹,“體驗式采摘的大棗價格比直銷價高了近一倍,探索三產融合新思路讓棗農增產又增收。”
相距不遠的肖家莊鎮小高村,則圍繞兔子小產業做成了大文章。小高村曾是省定貧困村,2016年茌平區財政局幫包小高村,將“兔子大王”韓守嶺請到村里建企業養兔子。通過貧困戶入股企業、“公司+養兔專業合作社”等方式,帶動小高村及周邊百余農戶增收致富,逐步形成從育種養殖到生產兔糞有機肥、兔文化旅游的完整產業鏈。“2018年中國兔文化博覽館建成,我們重點發展兔文化旅游、少年研學游等第三產業。產業鏈的延長讓村民和集體收入邁上新臺階,收租金、掙薪金、分股金,干得好的村民一年能掙20萬元呢。”小高村黨支部書記高化金說。
聽音樂、享按摩、喝啤酒、睡軟床……在臨清市尚店鎮,澳和牧業培育養殖的運河黑牛在高端牛肉市場逐漸叫響“中國自己的和牛品牌”,賣到了上千元一斤。依托肉牛、奶牛“兩頭牛”產業,尚店鎮建成了集飼草種植、良種繁育、畜牧養殖、餐飲銷售等于一體的全產業鏈集群,帶領當地群眾闖出致富“牛”路子。
為更好地服務產業,尚店鎮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建立產業化聯合體,探索“公司+合作社+家庭牧場+農戶”的模式,即由龍頭企業提供良種,幫助農戶及合作養殖場改良品種,生產的運河黑牛公司優價回收、自主育肥,帶動臨清及周邊縣市12家合作社、30家家庭牧場、1000多農戶養殖運河黑牛,增加產業產值2億元。
尚店鎮“兩頭牛”畜牧產業鏈綜合黨委則是有力后盾,通過連接村級支部、企業、銀行、合作社、農戶等,構建紅色產業集群和發展矩陣,助力企業抱團、群眾受益。累計向養殖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581戶投放畜牧業類貸款金額1.21億元,創設公益性崗位171個。
電商激活新動能 農產品銷售插上“云翅膀”
在聊城市冠縣靈芝科技示范園恒溫恒濕大棚里,一人高的立體網格菌房依次排開,靈芝菌在封閉菌房里噴出仙霧般的“孢子粉”,經抽集器吸收后集中在無菌包里等待深加工。
據介紹,靈芝最有價值部分當屬孢子粉,1斤破壁孢子粉的藥用價值等于75斤靈芝片。近年來,越來越多消費者重視靈芝養生保健的功效,需求帶動使靈芝產品價格水漲船高,靈芝也成為當地的富民“仙草”。作為全國最大的靈芝種植和經營集散地,冠縣種植靈芝達1萬余畝,年產值超25億元,被譽為聊城“新三寶”之一。
“我們通過電商平臺、直播等方式線上銷售靈芝產品,2023年網上銷售額達到1500萬元。”山東三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曹子英告訴記者,“從線下供貨到線上直銷,減少了中間環節,不僅企業能留下更多利潤,合作社和農戶的收益也跟著提升,現在種植戶一個靈芝棚年純收入有6萬多元。”
從天南海北奔波找銷路,到足不出戶銷全國,這一可喜的變化離不開冠縣傾力打造的電商服務體系。
在冠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的大數據顯示屏上,實時更新著區域網點、交易額等詳細數據。該中心通過整合資源建設農產品展銷區、電商大數據中心、電商直播中心、培訓中心、創客孵化中心等8大功能區塊,集中打造一站式電商綜合服務平臺,形成電商集聚示范效應。
冠縣電商行業黨委書記賈成革告訴記者,近年來,冠縣積極打造特色電商產業帶,一手抓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整合,一手抓農村電商公共服務。同時探索“黨支部+合作社+協會+供應鏈+電商”的“5+”農村電商模式,圍繞“冠獻臻品”區域公共品牌打造冠縣特色系列產品。
斜店鄉成立聊城市第一個電商聯合黨支部,引入以冠縣優質農產品加工為主的“包小年”品牌,串聯起從紙箱包裝到快遞服務、從農產品種植到鄉村主播的電商全產業鏈;開展“電商孵優計劃”專項授信,為優質小微電商企業提供低息無擔保貸款;組建冠縣電子商務行業婦女聯合會,通過巾幗電商典型領跑計劃等,為婦女創造更多線上創業就業機會……一項項切實有力的舉措,讓冠縣農村電商蓬勃發展、遍地開花。2023年冠縣累計網絡銷售額達22.1億元,同比增長50.5%,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電商是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推動鄉村振興的有力抓手,既延長產業鏈創造新的增長點,也切實增加了農民收入。”冠縣縣委書記張學宏表示,今后冠縣將積極探索黨建與電商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挖掘潛力,用好現有平臺優勢、集聚優勢,推動電商產業做大做強,進一步放大其富民增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