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墾利:民生小事繪就幸福底色
新華社濟南8月1日電(記者袁敏)“我的老屋剛做完房屋保溫,現在屋里涼快多了,米面被褥也不發潮了。這個事兒辦得確實好,特別實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勝坨鎮后彩村村民朱乃友說。
農房改造不僅要好看,更應該好住。今年,墾利實施農村房屋保溫工程,為墻體加裝外保溫層,并重新抹灰粉刷。房屋的保溫、隔音、防潮性能大大提升,居住更舒適。
“我們自己做,起碼得一兩萬元?,F在政府給我們統一補貼,一兩千元就弄好了,用料、施工都很扎實。”朱乃友說。
墾利區住房城建局副局長崔吉成介紹,該工程僅需農戶出資13%左右,目前已改造完成1893戶。改造后的房屋,夏季室溫平均降低3到5℃,冬季室溫預計升高3到5℃,一個采暖季預計可節約燃氣費用600至800元。
分散式“電代煤”清潔取暖、“四好農村路”建設、灌區水利設施提升……今年,墾利圍繞群眾最關心且急需解決的衣食住行、安居樂業等生活需求,謀劃了“小而美”民生實事12件34項,以身邊小事溫暖民心,帶來家門口的幸福感。
在偏遠的紅光漁業辦事處老十五村,新開的村衛生室建到了村民心坎上。過去村里醫療條件落后,最近的衛生室在15公里以外的鎮上,村民看病、拿藥、報銷都是難題。“我們村年輕人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老年人不會開車,出遠門看個病很費事。現在村里有了衛生室,我們方便了,孩子們也放心了。”村民牛玉秀說。
今年,墾利區根據群眾實際需求新增2個基層衛生室,并對李呈村、楊廟社區等11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進行改造提升,實施村衛生室服務能力“五有三提升”專項行動和全區73處一體化管理衛生室設備提升行動,解決了群眾看病求醫的心頭大事。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走進墾利街道東宋村村委大院,一雙雙巧手來回翻轉,彩色的紙繩輕輕晃動,穿針走線中,精美的編織包、手挎籃、小動物擺件制作完成。
“現在我已經編得很熟練了,鳳凰尾掛件這種大型作品半天就能編一個!”村草編合作社社員李美一臉笑意,“我父母上了年紀,離不了人。正好村里辦了合作社,能就業又不耽誤照顧父母,讓我們一舉兩得?!?br/> 據悉,墾利積極打造“安營樂業·15分鐘就業服務圈”,通過集成服務功能、崗位供給、政策扶持,打造“家味道”手工水餃、膠東杠子頭火燒、綠康酸奶等拳頭產品,并構建黨建引領、村民自治的“村集體+勞務經紀人+勞動力”就業模式,引導剩余勞動力分行業、分工種組建水電工、家政等標準化勞務隊伍。
“這些‘家門口的小事’看起來小,卻給我們帶來了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我感覺生活蒸蒸日上,越來越有奔頭?!崩蠲勒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