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容不得半點馬虎
這次暗訪,我的另一個重點就是了解脫貧攻堅的全過程。
9月8日,在正陽鎮張家坪村,我抽查了村委會、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的幫扶工作日志,當我翻開村主任的工作筆記時,發現每一頁都詳細記錄著當天所做的事情,我決定考考他。我問他:上周五在干嗎?他說和王書記到三組協調自來水的事情了。那上周一呢?我繼續追問。他略加思索,然后說是去動員貧困戶建房了。我又隨手抽取了三戶貧困戶基礎信息資料,現場詢問了家庭情況、幫扶措施,他的回答和記錄完全吻合。我準備再到貧困戶家里現場核實。
走訪的第一戶叫溫高德。他今年62歲,家有3口人,貧困原因是缺資金,幫扶措施是新建“交鑰匙”工程、養豬5頭。見到我們,老溫指著新房笑瞇瞇地說,這就是鎮上給我蓋的新房子,現在黨的政策太好了,一家上下幾代人都沒有實現的愿望,想不到干部給幫忙實現了。溫家以前的老房子年久失修,2016年鎮村干部通過精準識別,把其列為“交鑰匙”工程對象。由于集鎮上下能建房的平地較少,鎮上對這類貧困戶的住房問題都采取分散安置。不到兩個月時間,一座磚混結構的新房建成了。有了安全住房,還養了5頭豬,老溫的生活徹底發生了改變。
任光翠和丁順兵這兩戶的情況稍好一點,自身都有一定的發展基礎,加上幫扶干部的扶持,房屋和產業都能讓人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隨后,我又來到新修的廣場。以前群眾性文化生活在山溝里是空白,現在有了休閑廣場,很多群眾跳起了廣場舞。這些時髦的城市生活,如今在偏僻山鄉也實現了。站在小廣場上,我想起了蓮花臺社區,想起了龍頭村和高原村。這些年,在全縣“建設中國最美鄉村”的發展背景下,一大批落后的村莊實現了美麗嬗變。這些變化讓我們對實現全面小康充滿信心,同時,也更加堅定了我們“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設中國最美鄉村”的發展思路。
這次暗訪中,也有部分幫扶干部嘴里說的和實際情況不符。有的基礎資料規劃扶持貧困戶養豬養雞,可是豬圈雞圈卻經不起檢驗;有的幫扶措施是勞務脫貧,但務工收入卻沒有印證資料,看不到脫貧過程;還有的雖然脫貧過程清晰,但脫貧成效不明顯。每當我發現這些問題時,都會反復叮囑主要負責人,脫貧攻堅工作一定要做到基礎信息、幫扶過程、脫貧成效“三個清楚”,精準識別不能出錯,幫扶措施不能粗枝大葉,落實政策更不能“雨過地皮濕”。就是要體現“三嚴三實”的要求,能夠讓人感受到鮮明的變化,能夠讓群眾對脫貧成果欣然點頭,這才是真扶貧、扶真貧。
責任在暗訪中升華
連續3天的暗訪,走了6個鎮7個村,訪了50余戶貧困戶,看到了各個貧困村的發展變化,聽到了許多肺腑之言,尤其是部分貧困戶的生活狀況,像一塊石頭,沉重地壓在我的心頭。
在八仙鎮號房坪村,我走訪了貧困戶魯金山。這是一位年輕能干、眉清目秀的壯小伙子,乍一看,怎么也不像貧困戶。通過交談才得知,他今年43歲,因早年在外務工得了塵肺病,外表雖有一副好身板,但實際已喪失了勞動能力。魯金山說,大女兒今年17歲,初中沒讀完就出去當保姆了,小的正在讀初中,妻子也在外面打工,家里還有60多歲的老母親,一家人的生活現在就靠她們娘倆維持。要是不得病,哪個愿意靠救濟呢!
他說話的時候臉上寫滿無奈,也露出些許靦腆,這原本是一個要強的小伙子!我問他今后有什么想法,他說這幾年鎮上和村上一直很照顧他,幫他改造房子,發展了5畝核桃,并表示還要在房前屋后多種一些核桃。我一邊鼓勵他要對生活充滿信心,一邊對鎮村負責人說,像這樣的家庭,除了持續進行產業幫扶外,還要利用農村淘寶平臺,積極推行“電商+產業基地+貧困戶”模式,讓他們的土雞、豬肉、核桃等農產品能賣上好價錢,找準收入渠道,實現穩定致富。
在我走訪的貧困戶當中,有的下肢癱瘓,依靠親屬照顧;有的身患疾病,常年臥床不起;有的家庭突遭變故,生活沒有著落……我與他們交流、溝通和傾聽,感受到了貧窮與無奈,也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責任。
近年來,平利的發展已經進入了綜合實力提升最快、城鄉面貌變化最大、群眾福祉持續增進的時代。然而,在我們千方百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仍然還有87個貧困村4.57萬貧困人口。每走訪完一家貧困戶,我的心情都會愈發沉重,在未來幾年中,如何幫他們找準增收之路,實現全面小康,作為縣委書記,我有責任為他們想得更多、做得更好,有責任讓他們過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責任,引領我胸懷蒼生,勇擔使命;責任,鞭策我銘記初心,繼續前行。
(作者系中共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委書記 《中國扶貧》雜志供稿)